山东大学是一所学科齐全、实力雄厚、特色鲜明,有着百余年历史,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之一。我校考古学科顺应国际考古学发展趋势,发挥综合性大学的优势,以“融合、实践、互动、创新”的教学理念,着意进行考古实验教学改革。2002年学校正式组建考古实验教学中心,其宗旨是“立足学院,服务山东,面向全国”。目前,中心拥有实验室面积1100余平方米,教学实验设备近300台件,专兼职教研人员35人,已经成为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体现山东大学办学特色和目标的综合性考古实验教学平台。
山东大学素以文史见长,考古学科在我校已有70余年的历史。回顾学科走过的风雨历程,虽创业维艰,但成就卓然。学科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学科初创阶段(1933-1971)
1933年春,在山东古迹研究会秘书、山东大学教授王献唐先生安排下,我校师生参加了中研院史语所考古组在滕县安上遗址的考古发掘。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刘敦愿、蔡凤书等先生在历史系开设《考古学通论》课程,并在省内调查和复查了包括胶州三里河、滕县岗上、泗水尹家城和济南大辛庄等遗址,发表调查报告多篇,在学术界产生一定影响。
第二阶段:初步发展阶段(1972-2000)
1972年,山东大学考古专业成立,是国内较早建立的考古专业之一。专业建立之初,就把考古实践教学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与省内文博部门合作,师生先后参加了东海峪、齐故城等遗址的发掘,并独立发掘尹家城、凤凰泉和大辛庄等遗址。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点。1988年蔡凤书主编的《考古学通论》出版,被众多高校作为教材。1990年《泗水尹家城》报告出版;同年田野考古教学荣获国家教委优秀教学成果奖,标志着学科步入成熟阶段。1991年丁公遗址和1995年仙人台遗址发掘两度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进一步确立了我校田野考古的优势地位。1996年起,以与耶鲁大学同行的日照合作项目为契机,在田野考古调查与发掘中逐渐整合思路,着手考古学方法与技术的探索与研究。2000年考古学科获博士学位授权点。
第三阶段:快速发展阶段(2001年至今)
进入新世纪以来,考古学科迎来了快速发展阶段。全面复原古代社会及其赖以存在的环境成为新世纪考古学的主要任务。2002年,考古实验教学中心正式成立,中心适应学科的这一趋势,抓住与国外大学合作的机遇,利用综合性大学的优势,整合生命科学、化学、环境学院以及国外的学术资源,率先建立植物考古、动物考古和环境考古实验室,着力开展考古实验教学,形成了包括基础理论、田野实践和实验室教学三位一体的考古教学体系。
栉风沐雨,成就卓然。2006年,考古学科成为山东省重点学科,并入选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8年,被评为山东省高校品牌专业。同年,获教育部和国家外专局“环境考古学创新引智基地”二期培育项目资助,为学科发展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2009年7月,中心被评为山东省普通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中心现已形成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相结合,以教学为主体,以科研提升教学,以社会服务促进中心可持续发展”的特色模式。教学方面,十余年来,考古实习发掘5次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1次入选全国最具学术价值考古新发现,2次荣获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奖。近五年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等教研课题14项,经费800余万元。共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省部级教学成果奖4项。编写出版教材9部。科研方面,近五年共承担各级各类考古研究与保护和相关科研项目28项,科研经费1000余万元。其中国家级6项,省部级项目20项。共出版科研著作11部,在Antiquity、《考古学报》等中英文刊物发表研究论文130篇。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8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部级5项。服务社会方面,中心秉承我校“服务社会,服务山东”的办学宗旨,积极参与地方文保事业,通过各种横向项目的实施,将考古实验教学成果辐射到全省乃至全国。
充分利用海外资源,开展国际合作教学与科研。目前,与中心建立实质性合作关系的海外大学及科研机构达10余所,为我校联合培养研究生10人次;中心利用台湾立青文教基金会资助,已聘请7位海外讲座教授来我校任教。同时,中心接受海外留学生20余位。中心与美国同行在日照地区开展区域性全覆盖式考古调查十余年,在同行中获得广泛好评,并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提倡和推广,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长期与我校合作的美国考古学家文德安(Anne Underhill)博士荣获2008年度“国家友谊奖”,受到温总理的亲切接见。
携世纪之风,立青云之志。中心的发展目标是:创建拥有高素质实验教学与管理队伍,满足创新型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人才培养要求,功能配置合理、环境整洁高雅、实验条件一流,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交流、社会服务于一体,特色鲜明、运行高效、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的全方位、开放式考古实验教学示范中心。